囫囵吞枣

囫囵吞枣拼音

[ hú lún tūn zǎo ]

囫囵吞枣的意思

囫囵:整个儿。把枣整个咽下去,不加咀嚼,不辨滋味。比喻对事物不加分析思考。

近义词

走马观花 生搬硬套 一知半解 不求甚解

反义词

举一反三 融会贯通 含英咀华 细嚼慢咽 寻根究底 咬文嚼字 格物致知

用法

偏正式;作谓语、宾语、状语;含贬义,形容读书不认真

结构:偏正式 感情:贬义词 字数:4字 年代:古代 热度:常用

出处

宋·圆悟禅师《碧岩录》:“若是知有底人;细嚼来咽;若是不知有底人;一似浑山仑吞个枣。”

例子

一个高中文科的学生,与其囫囵吞枣或走马看花地读十部诗集,不如仔仔细细地背诵三百首诗。 朱自清《论诗学门径》

囫囵吞枣造句

  • 1、我们要认真理解课堂上学到的知识,切勿囫囵吞枣
  • 2、他只是把这首诗囫囵吞枣地背下来了,至于什么意思一点儿也不清楚。
  • 3、理解肤浅是因为看书时囫囵吞枣,所以我们要认真读书,反复思考。
  • 4、我们囫囵吞枣地吃了几口就出门了。
  • 5、读书要反复的读不能囫囵吞枣
  • 6、我们读书不要囫囵吞枣,要细细品味其中的好词好句。他向来做事都是张冠李戴,三心二意。
  • 7、水子回到家,将布克写给自己的信囫囵吞枣地看了。
  • 8、读书不能囫囵吞枣,要读到内涵,读到中心才能读好。
  • 9、学问二字,学是学,问是问。要多问,不可再囫囵吞枣了。
  • 10、学习不能囫囵吞枣而是要精益求精。

囫囵吞枣成语故事

有个人曾经对人们说:“吃一点梨,对人的牙齿有好处,但是吃多了,会伤脾的;枣呢,正好与之相反,虽然可以健脾,但吃多了会对牙齿有害。” 听的人中一个人听了,想了想,说:“吃梨时,只嚼不咽,还会伤脾吗?吃枣时,我不嚼,一口吞下去,这不就可以保护牙齿了吗?” 另一个年轻人听他这么一说,就想开个玩笑:“你这不是囫囵吞下枣吗?”周围在场的人都笑了。读后:我们学习知识时不能囫囵吞枣,首先把要学的知识理解清楚,然后再认真去掌握它。如果学知识只是笼统地学,就不会学到真正的知识。

囫囵吞枣成语接龙

以"枣"字结尾的成语接龙(顺接):
膏昏钝: 《宋书·范晔传》:“麝本多忌,过分必害,沉实易和,盈斤无伤……枣膏昏钝,甲煎浅俗,非唯无助於馨烈,乃当弥增於尤疾也。”原为斥朝士 羊玄保 之语,后用以形容昏聩迟钝。 宋 赵鼎臣 《谢路帅启》:“伏念某植性斯下,赋才仅中,资蟠木以输囷,类枣
以"囫"字结尾的成语接龙(逆接):

查看更多: 含有、 的成语
上一个成语:囫囵半片 下一个成语:壶中天地
囫囵吞枣的意思 囫囵吞枣的拼音 怎么读 近义词 反义词 成语造句 成语故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