口诛笔伐

口诛笔伐拼音

[ kǒu zhū bǐ fá ]

口诛笔伐的意思

诛:痛斥,责罚;伐:声讨,攻打。从口头和书面上对坏人坏事进行揭露和声讨。

近义词

笔伐口诛 大张挞伐 笔诛墨伐

用法

联合式;作谓语、宾语、定语;表示对坏人坏事的揭发与批评

结构:联合式 感情:中性词 字数:4字 年代:古代 热度:常用

出处

明·汪廷讷《三祝记·同谪》:“他捐廉弃耻;向权门富贵贪求;全不知口诛笔伐是诗人句;陇上 墦间识者羞。”

例子

他捐廉弃耻,向权门富贵贪求,全不知口诛笔伐是诗人句,垄上璠间识者羞。 明·汪廷讷《三祝记·同谪》

口诛笔伐造句

  • 1、对坏现象我们要口诛笔伐
  • 2、但正如他们口诛笔伐的银行家那样,很少有人会这么想。
  • 3、沈从文用大度包容了一切,没有让遗憾变得更遗憾:昔日的好友,相互指责,口诛笔伐,情何以堪?
  • 4、当弊案爆发时,人人口诛笔伐那些监守自盗的官员。
  • 5、文人的刀剑就是笔墨,对此不良风气理应口诛笔伐,同声谴责。
  • 6、对于这种祸国殃民的作法,人人都应发挥凛然正气,口诛笔伐
  • 7、人人口诛笔伐,痛斥祸国殃民的“四人帮”。
  • 8、这个反党集团罪恶滔天,铁案如山,理应受到全党全国人民的口诛笔伐
  • 9、对社会的不公进行口诛笔伐,正是新闻记者的职责所在。
  • 10、对这种不赡养老人的行为,我们必须口诛笔伐,使之无处容身。

口诛笔伐成语接龙

以"伐"字结尾的成语接龙(顺接):
冰之家: 伐冰,凿取冰块。古代唯有卿大夫以上的贵族丧祭得以用冰,因以“伐冰之家”称达官贵族。
功矜能: 伐、矜:夸耀。指吹嘘自己的功劳和才能。形容居高自大,恃才傲物。
善攘羭: 伐善:夸耀自己的长处;攘羭:窃取肥美的绵羊。夸耀自己,掠人之美。
异党同: 伐:讨伐,攻击。指结帮分派,偏向同伙,打击不同意见的人。
性之斧: 伐:砍伐;性:性命,生机。砍毁人性的斧头。比喻危害身心的事物。
以"口"字结尾的成语接龙(逆接):
十字路: 两条道路交叉的地方。比喻处在对重大事情需要决定怎样选择的境地。
脍炙人: 脍:切细的肉;炙:烤熟的肉。脍和炙都是人们爱吃的食物。指美味人人爱吃。比喻好的诗文受到人们和称赞和传讼。
三缄其: 缄:封。在他嘴上贴了三张封条。形容说话谨慎。现在也用来形容不肯或不敢开口。
朗朗上: 指诵读诗文时的声音响亮而顺口。
羊入虎: 羊落在虎口里。比喻弱者陷入险恶的境地,面临被残害的处境。

查看更多: 含有、 的成语
上一个成语:口讲指画 下一个成语:口语籍籍
口诛笔伐的意思 口诛笔伐的拼音 怎么读 近义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