韦编三绝

韦编三绝拼音

[ wéi biān sān jué ]

韦编三绝的意思

韦编:用熟牛皮绳把竹简编联起来;三:概数,表示多次;绝:断。编连竹简的皮绳断了三次。比喻读书勤奋。

近义词

悬梁刺股 三绝韦编 牛角挂书

用法

作谓语、宾语;指人读书勤奋

结构:主谓式 感情:褒义词 字数:4字 年代:古代

出处

西汉·司马迁《史记·孔子世家》:“读《易》,韦编三绝。”

例子

我们提倡韦编三绝的读书精神,更提倡学以致用,期待创新人才的大量涌现。

韦编三绝造句

  • 1、我们读书如果能做到韦编三绝,就一定会取的很大进步。
  • 2、少年毛泽东韦编三绝,在文学上有很深的造诣。
  • 3、十几年来,他潜心道家研究,韦编三绝,终于成为这一领域的大师。
  • 4、三绝韦编同韦编三绝是近义词。
  • 5、哥哥读书总是习惯反覆研读,简直到了韦编三绝的地步!
  • 6、我们要效法孔子那种韦编三绝的好学精神,不应虚应故事,不求甚解。
  • 7、要想把这本书吃透,没点儿孔夫子韦编三绝的精神还不行!
  • 8、孔子读《易》韦编三绝、匡衡凿壁借光的美谈千古传颂。
  • 9、刘老先生读书有韦编三绝的精神,所以他对每一本书的内容都瞭若指掌。
  • 10、刘老先生读书有韦编三绝的精神,所以他对每一本书的内容都了若指掌。

韦编三绝成语故事

成语今说:韦,熟牛皮。古时用竹简写书,竹简用牛皮带编联起来,称“韦编”。三绝,多次断开。后用来形容读书刻苦勤奋。出自《史记·孔子世家》:“读《易》,韦编三绝。”孔子是春秋末期的思想家、政治家、儒家学派的创始人。他名丘,字仲尼,鲁国陬邑(今山东曲阜东南)人,先世系宋国贵族,多才多艺,学识渊博。孔子曾说过他的学问都是通过刻苦钻研得来的。孔子幼年丧父,家境贫寒,没能受到良好的教育,只能通过自学来获得知识。他从十五岁开始发愤读书,因为没有人教,在学习上碰到难题就多方请教。他不耻下问,请教过做官的人,也请教过普通老百姓,请教过白发苍苍的老人,也请教过头上梳着小辫儿的儿童。孔子虚心好学,学无常师,三十岁时便成为当地较有名气的学者。那是还没有纸张,制作书籍的材料主要是竹子。一般是把竹子削成一片一片的竹签,刮去上面的青皮,用火烘干后在上面刻字。称为“竹简”。竹简有一定的长度和宽度,一根竹简只能写一行字,多则几十个,少则八九个。写成一部书要许多竹简,书的内容全部写上去以后,要用牢固的牛皮绳子把这些竹片按顺序编联起来,就可以阅读了,这样的过程就叫做“韦编”。由于一片竹简只能写很少的字,所以如果一部书的字数很多的话,那就需要几十斤甚至上百斤的竹片。像《易经》这样的书,当然是由许许多多竹简编联起来的,因此相当沉重。孔子到了晚年才开始学《易经》。《易经》是很难读懂的一部古书,孔子下了很大的功夫,才把它全部读了一遍,还只是基本上了解了它的内容。接着,他又读了第二遍,掌握了它的基本要点。然后,他又读第三遍,对其中的精神、实质有了比较透彻的理解。此后,为了深入研究这部书,同时也为了给弟子们讲解,他不知翻阅了多少遍《易经》,这样读来读去,把串联竹简的牛皮带子也给磨断了好几次,不得不换上新的再读。即使读到了这样的地步,孔子还谦虚地说:“假如我能多活几年,我就可以理解些《易经》的文字与内容了。”孔子一生中还编著了不少书籍,其中有《诗》、《书》等几部书,还有根据鲁国的历史材料编成的史书《春秋》。这对古代文化的保存和发展,起到了积极的作用。【智慧语林】孔子是中国最杰出、最有名的学者,创立了儒家学派;同时,孔子的思想在国际上也有一定的影响,他的学识可以用“学富五车”来形容。但孔子的学识也不是天生的,是刻苦努力的结果。若没有韦编三绝的精神,是学不到真本领的

韦编三绝成语接龙

以"绝"字结尾的成语接龙(顺接):
处逢生: 绝处:死路。形容在走投无路时又有了新的生路。
代佳人: 绝代:在当代独一无二。当代独一无二的美女。比喻女子姿容极为漂亮、出众。也作“绝世佳人”。
无仅有: 只有这样一个,再没有别的。形容极其稀少。
色佳人: 绝色:绝顶美丽;佳人:美人。当代最美的女人。
口不提: 绝口:闭口。闭口不提及。指有意回避不谈某人某事。也作“绝口不道”。
以"韦"字结尾的成语接龙(逆接):
黄头室: 唐 代北方一部落名。《旧唐书·北狄传·室韦》:“ 室韦 者, 契丹 之别类也……我 唐 有九部焉。所谓 岭西室韦 、 北山室韦 、 黄头室韦 、 大如者室韦 、 小如者室韦 、 婆萵室韦 、 訥北室韦 、 骆驼室韦 ,并在 柳城郡 之东北。

查看更多: 含有、 的成语
上一个成语:韦弦之佩 下一个成语:韦裤布被
韦编三绝的意思 韦编三绝的拼音 怎么读 近义词 成语故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