缓兵之计

缓兵之计拼音

[ huǎn bīng zhī jì ]

缓兵之计的意思

缓:延缓。兵:指军事情势。计:策略。延缓对方进军的一种策略。比喻拖延时间,使事态渐渐缓和,同时再想应付的策略。

近义词

权宜之计 金蝉脱壳

反义词

兵贵神速 速战速决 急如星火

用法

作主语、宾语;指拖延时间,然后再想办法

结构:偏正式 感情:中性词 字数:4字 年代:古代 热度:常用

出处

明·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九十九回:"孔明用缓兵之计,渐退汉中,都督何故怀疑,不早追之?"

例子

话大决意要杀陶三,监生恐闹出事来,原为缓兵之计。 清·刘鹗《老残游记》第七十二回

缓兵之计造句

  • 1、我军主动撤退,只不过是一种缓兵之计
  • 2、这是敌人的缓兵之计,我们切不可掉以轻心。
  • 3、敌人要求谈判,是缓兵之计,我们可不能麻痹大意。
  • 4、敌军使用缓兵之计,我军洞烛其奸,最后使其阴谋破产。
  • 5、这种调和只不过是敌人的缓兵之计

缓兵之计成语故事

三国时期,孔明与司马懿在祁山作战。蜀军消灭了魏军大将郭淮、孙礼,占领了武都、阳平。张郃、戴陵等率军前去救援,被孔明打败。双方对峙了半月。孔明见司马懿不敢出战,用撤军的缓兵之计,诱使司马懿驱兵追赶,司马懿中计大败。

缓兵之计成语接龙

以"计"字结尾的成语接龙(顺接):
日程功: 计:计算;程:估量,考核;功:成效。工作进度或成效可以按日计算。形容进展快,有把握按时完成。
然之策: 相传越王勾践困于会稽之上﹐用计然之策﹐修之十年而国富﹔范蠡既雪会稽之耻﹐用计然之策于家而富至巨万。所谓计然之策﹐主要指'六岁穰六岁旱'的农业循环学说﹐农末俱利的平籴论﹐以及物价观测﹑贵出贱取等经商致富的'积着之理'。后因以泛指生财致富之道。
日可期: 可以数着日子等待。形容为时不远。同“计日而待”。
高一筹: 指计策比别人的计策要高出一截,比喻聪明之人、神机妙算、运筹帷幄。
上心头: 见'计上心来',计上心来 jìshàngxīnlái 妙计忽然从心底构想出来因一沉思,计上心来。——曹雪芹《红楼梦》
以"缓"字结尾的成语接龙(逆接):
刻不容: 刻:片刻,指短暂的时间。容:容许。缓:延缓,推迟。形容形势非常紧迫,片刻也不能拖延。也作“刻不容迟”。
间不容: 指刻不容缓。
刻不可: 刻:片刻;缓:延缓,耽搁。比喻情势紧迫,一刻也不允许拖延
佩韦自: 韦:熟牛皮,弦:弓弦。原指西门豹性急,佩韦自戒;董安于性缓,佩弦自戒。原形容随时警戒自己。后常比喻有益的规劝。
势不容: 势:情势;容:容许;缓:延缓,耽搁。比喻情势紧迫,一刻也不允许拖延。

查看更多: 含有、 的成语
上一个成语:缓不济急 下一个成语:缓带轻裘
缓兵之计的意思 缓兵之计的拼音 怎么读 近义词 反义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