有识之士

有识之士拼音

[ yǒu shí zhī shì ]

有识之士的意思

具有才能和远见卓识的人。

用法

作主语、宾语;指有见识的人

结构:偏正式 感情:中性词 字数:4字 年代:古代 热度:常用

出处

汉·刘向《说苑·善说》:“天下有识之士,无不为足下寒心酸鼻者,千秋万岁之后,庙堂必不血食矣。”

例子

有识之士皆谓陛下厌闻人言,意轻边事,其兆见于此矣。 宋·苏轼《朝辞赴定州状》

有识之士造句

  • 1、死有重于泰山,轻于鸿毛,有识之士,应该死得其所。
  • 2、在那动荡不安的年代,许多有识之士为国家的命运和前途而忧心忡忡。
  • 3、为了富国强兵,有识之士纷纷提出变法。
  • 4、对这项决定,凡有识之士,无不深感遗憾。
  • 5、大略有识之士,自然知道史书不可不信,不可全信,书上所载诸般洪荒逸事,读来与俾林野史实也相去无几。
  • 6、在大兴"文字狱"的封建时代,有识之士也只好钳口结舌,不置一词。
  • 7、载舟覆舟的思想,反映了古代一些有识之士对人民力量的认识。
  • 8、在那腥风血雨的黑暗中,有识之士已经看到了胜利的曙光。
  • 9、在危难关头,有识之士不会冷眼旁观,坐视不管。
  • 10、清朝末年,不少有识之士,面对中国社会群魔乱舞的黑暗现实,忧国忧民,感奋而起。

有识之士成语接龙

以"士"字结尾的成语接龙(顺接):
为知己者死: 士:有才识的人。知己者:指了解自己、赏识自己的人。有才识的人为了赏识自己的人而不惜牺牲生命。
别三日,当刮目相待: 指别人已有进步,不能再用老眼光去看他。
可杀不可辱: 指士子宁可死,也不愿受污辱。
俗不可医: 惊慌地连一天都过不下去。形容惊恐不安到了极点。
农工商: 古代所谓四民,指读书的、种田的、做工的、经商的。
以"有"字结尾的成语接龙(逆接):
莫须: 宋朝奸臣秦桧诬陷岳飞谋反,韩世忠不平,去质问他有没有证据,秦桧回答说“莫须有”,意思是“也许有吧”。后来用来表示凭空捏造:~的罪名。
无中生: 道家认为,天下万物生于有,有生于无。把没有的说成有。比喻毫无事实,凭空捏造。
子虚乌: 〈书〉汉朝司马相如有《子虚赋》,假托子虚、乌有和亡是公三人互相问答。后用“子虚乌有”指假设的、不真实的或不存在的事情。
绝无仅: 只有这样一个,再没有别的。形容极其稀少。
无奇不: 什么奇怪的事物都有。

查看更多: 含有、 的成语
上一个成语:有言在前 下一个成语:有话便长,无话便短
有识之士的意思 有识之士的拼音 怎么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