拍案而起

拍案而起拼音

[ pāi àn ér qǐ ]

拍案而起的意思

案:桌子。一拍桌子猛地站起来。形容非常愤慨。

近义词

忍无可忍 忿然作色 义愤填膺

反义词

泰然自若 泰然处之 悠然自得 心平气和

用法

作谓语、宾语;形容非常愤慨

结构:偏正式 感情:中性词 字数:4字 年代:古代 热度:常用

出处

明·冯梦龙《东周列国志》第四十六回:"羋氏大怒,拍案而起,骂曰:‘役夫不肖如此,宜王之欲杀汝而立职也!’"

例子

闻一多拍案而起,横眉怒对国民党的手枪,宁可倒下去,不愿屈服。 毛泽东《别了,司徒雷登》

拍案而起造句

  • 1、面对反派的屠杀,闻一多先生拍案而起
  • 2、听完这番话,他激动地拍案而起
  • 3、一薰一莸,他拍案而起,拂袖而去。
  • 4、听到汪精卫汉奸的卖国行径,他怒不可遏,拍案而起
  • 5、律师应有拍案而起,仗义执言,陈辞的豪气和激情。
  • 6、听到领导的这一决定,他怒不可遏,拍案而起

拍案而起成语接龙

以"起"字结尾的成语接龙(顺接):
承转合: 起:开端。承:承接上文。转:转折。合:结束全文。旧时诗文写作结构章法方面常用的程式。现比喻说话、作文拘泥于呆板、固定的形式。
死回生: 把快要死的人救活。形容医术高明。也比喻把已经没有希望的事物挽救过来。
例发凡: 发凡:提示全书的通例。指说明全书要旨,拟定编写体例。
偃为竖: 偃:卧躺。竖:立,站着。使躺着的人站起来。比喻给予减轻刑罚的恩惠。
兵动众: 众:大队人马。旧指大规模出兵。现多指动用很多人力做某件事。
以"拍"字结尾的成语接龙(逆接):
应节合: ①合乎节拍。②用以比喻得心应手,运用自如。
吹吹: 阿谀逢迎,过分称颂、赞许。
一手独: 一只手单独地拍巴掌。比喻一个人或单方面的力量难以办事。
劈劈: 亦作“ 劈劈啪啪 ”。 象声词。爆裂、拍打声。《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》第十回:“两个差人来,拖了就走,到得堂上,不由分説的,劈劈拍拍打了一百板。” 洪深 《香稻米》第一幕:“焚化纸锭元宝,奠了酒,那爆竹的声音劈劈拍拍的好不响亮。” 林建征
三言二: 五部短篇小说集的总称。指 明 冯梦龙 纂辑的《喻世明言》、《警世通言》、《醒世恒言》和 明 凌濛初 编著的《初刻拍案惊奇》、《二刻拍案惊奇》。 鲁迅 《中国小说史略》第二一篇:“三言二拍,印本今颇难观,可借此窥其大略也。”

查看更多: 含有、 的成语
上一个成语:拍案称奇 下一个成语:拍胸脯
拍案而起的意思 拍案而起的拼音 怎么读 近义词 反义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