山中宰相

山中宰相拼音

[ shān zhōng zǎi xiàng ]

山中宰相的意思

南朝梁陶弘景隐居于句容句曲山(即茅山,在江苏省西南部)。梁武帝时礼聘不出,国家每有大事常前往咨询。时人称之为\"山中宰相\"。见《南史.隐逸传下.陶弘景》。唐徐夤《岚似屏风》诗:\"山中宰相陶弘景,谷口耕夫郑子真。\"后亦用以称有宰相之才而不用于世之士。

用法

作宾语、定语;用于比喻句

结构:偏正式 感情:中性词 字数:4字 年代:古代 热度:一般

出处

《南史·陶弘景传》:“国家每有吉凶征讨大事,无不前以咨询。月中常有数信,时人谓为山中宰相。”

山中宰相造句

  • 1、陶宏景有“山中宰相”之称,深慕葛稚川之行迳,于是修道学医,亦唯葛稚川马首是瞻。
  • 2、传说当年山中宰相陶弘景,遁迹山水,隐居大若岩之时。
  • 3、后来,山中宰相陶宏景,隐居此洞,潜心修炼,著书立说。

山中宰相成语接龙

以"相"字结尾的成语接龙(顺接):
得益彰: 相行:互相配合、映衬;益:更加;彰:显著。指两个人或两件事物互相配合,双方的能力和作用更能显示出来。
濡以沫: 濡:沾湿,使湿润。沫:唾液。用唾沫互相湿润。形容人在困难处境中用其微薄的力量来互相救助。也作“以沫相濡”。
形见绌: 形:对照;绌:不够,不足。和同类的事物相比较,显出不足。
: 互相亲近爱护。多形容夫妻间感情深厚,关系密切。
见恨晚: 恨:遗憾。为相见太晚而遗憾。形容一见如故,意气相投。也作“相知恨晚”。
以"山"字结尾的成语接龙(逆接):
愚公移: 比喻坚持不懈地改造自然和坚定不移地进行斗争。
水漫金: 神话故事。金山,在江苏省镇江市。《白雪遗音·马头调·雷峰塔》:“金山寺里法海一见许仙,面带妖色,不放下山。怒恼白蛇,忙唤青儿,带领着虾兵蟹将,这才水漫金山。”
六出祁: 传说 三国 蜀 诸葛亮 曾六出 祁山 攻 魏 。按 诸葛亮 攻 魏 凡六次,但出 祁山 仅两次。 后主 刘禅 建兴 六年(公元228年)攻 祁山 ,战于 街亭 ; 建兴 九年围 祁山 。其馀出 建威 ,在 祁山 附近,出 散关 、守
开门见: 打开门就能看见青山。比喻说话或写文章直截了当,一开头就进入本题。
逼上梁: 由《水浒传》中林冲等人为官府所迫、上梁山造反的故事而来。后常比喻被迫进行反抗或不得不做某事。

查看更多: 含有、 的成语
上一个成语:山不转路转 下一个成语:山中无好汉,猢猻称霸王
山中宰相的意思 山中宰相的拼音 怎么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