伤风败俗

伤风败俗拼音

[ shāng fēng bài sú ]

伤风败俗的意思

伤、败:败坏。指败坏社会风俗。多用来遣责道德败坏的行为。

近义词

世风日下 有伤风化 不堪入目

反义词

高风亮节 移风易俗

用法

作谓语、定语、宾语;指道德败坏的行为

结构:联合式 感情:贬义词 字数:4字 年代:古代 热度:常用

出处

《魏书·游明根传附肇》:“肇;儒者;动存名教;直绳所举;莫非伤风败俗。”

例子

纣王以为妲己好意,岂知内藏伤风败俗之情,大坏纲常礼义之防。 明·许仲琳《封神演义》第十九回

伤风败俗造句

  • 1、他居然做出这种伤风败俗的事情。
  • 2、女子袒胸露臂,出现于公共场所,伤风败俗
  • 3、我听过很多冠冕堂皇的理由,但这是我听过最伤风败俗的。还有,没有大脑的我也不收。
  • 4、正因为他缺乏起码的道德观念,才干出这伤风败俗的勾当来。
  • 5、这些伤风败俗的非法出版物,对青少年身心的毒害是不容忽视的。
  • 6、在封建社会,男女自由恋爱被认为是伤风败俗的事。
  • 7、话说有一天,山下村中有一少女因与心上人私恋并怀孕,这在古代是伤风败俗的事,女子一家人都非常气愤,在责难少女的同时追问男方是谁,少女也不敢说出男友的真实情况,在家人的一再逼问下,少女违心地说是方丈,于是在孩子生下来之后,家人就立即把孩子送到了方丈那里,并把方丈臭骂了一通.而方丈并没有申辩,接下了孩子。
  • 8、他把青少年染发这种行为说成是伤风败俗,未免也太大惊小怪了吧!

伤风败俗成语故事

出处唐·韩愈《论佛骨表》伤风败俗,传笑四方,非细事也。释义 “伤”损伤。“败”败坏,败坏社会风气。常用于谴责不正当的 行为。故事 唐宪宗时,佛教盛行,连宪宗也笃信佛教。有一次,宪宗把 传说是佛祖释迦牟尼的一块遗骨迎进宫内供奉。韩愈反对宪宗这一 做法,特地写了《论佛骨表》,呈交给宪宗进行谏阻。在《论佛骨表》 中,韩愈说:佛教是从外国传来的,中国古时候根本没有。尧、舜、禹 等古代圣人不知道有什么佛教,但他们把国家治理得很好;他们在 位的时间长,寿命也很长。佛教是从东汉明帝时期传人中国的,明帝 在位只有18年,宋、齐、梁、陈和北魏后的各个朝代,对佛教无比信 奉,但那些朝代的命都很短。就拿梁武帝来说吧,他祭相不用牲畜, 自己不吃荤,还三次出家当和尚,结果还是被叛军包围,活活饿死。 他本想求佛得到保佑,但却悲惨死去。现在,陛下把佛骨迎到宫里来 供奉,使王公大臣们奔走施舍,浪费大量的财富。 有的百姓愚昧无知,甚至发狂地烧的自己的身体,以表示自己 对佛的虔诚。这败坏风俗的事,会被人们当作笑话四处传播,可不是 一件小事啊!依我看来,应当把那块佛骨扔进水里或者投入火中才 是!

伤风败俗成语接龙

以"俗"字结尾的成语接龙(顺接):
不可耐: 俗:庸俗;耐:忍受得住。庸俗得使人受不了。
下文字: 指为应付世事而写的平庸的应酬文章。
不伤雅: 俗:凡俗;雅:高尚的。虽然凡俗,但不流于鄙陋而有伤高雅。
不可医: 俗气已深,不可救药。
不堪耐 : 俗:庸俗;耐:忍受得住。庸俗得使人受不了。
以"伤"字结尾的成语接龙(逆接):
两虎相争,必有一: 比喻两个强者互相搏斗,必然有一方要遭严重损害。
哀而不: 哀:悲哀。伤:伤害。悲伤而不伤害身心。原形容诗歌、音乐优美高雅,感情表达适度。现比喻言行适度,有节制,没有过分或不及的地方。
跌打损: 泛指人因跌、打、磕、碰等原因而受的伤。
黯然神: 黯然:心情沮丧的样子。神伤:神情忧伤。形容心情沮丧,情绪低落,神情忧伤。
两败俱: 俱:都。斗争双方都受到损伤,谁也没得到好处。

查看更多: 含有、 的成语
上一个成语:伤财劳众 下一个成语:伤风败化
伤风败俗的意思 伤风败俗的拼音 怎么读 近义词 反义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