不识庐山真面目

不识庐山真面目拼音

[ bù shí lú shān zhēn miàn mù ]

不识庐山真面目的意思

庐山:位于今江西九江市南。比喻认不清事物的真相或本质。

用法

作谓语、分句;形容不识事物的本质

【英文】:fail to see what Lushan really looks like--fail to see the real appearance of person or a thing

【成语故事】:庐山因周武王时期高人匡俗结庐而居而得名,它三面临江,山势十分雄伟,山清水秀,风景奇丽。它临江靠水,山上烟雾缥缈,人们很难看清它的真实面貌。苏轼写《题西林壁》:"横看成岭侧成峰,远近高低各不同。不识庐山真面目,只缘身在此山中。"

结构:复句式 感情:中性词 字数:7字 年代:古代 热度:常用

出处

宋·苏轼《题西林壁》诗:“横看成岭侧成峰,远近高低各不同。不识庐山真面目,只缘身在此山中。”

例子

革命家,终会在大风大浪中,辨明方向,分清歧路;怎能够--只见长江滚滚来,不识庐山真面目! 郭小川《万里长江横渡》诗

不识庐山真面目造句

  • 1、不识庐山真面目,只缘身在此山中,比喻对事物要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,就能得到答案,也蕴含了深刻的哲理,当局者迷,旁观者清。
  • 2、中国有句谚语说:不识庐山真面目,只缘身在此山中。
  • 3、横看成林侧成峰,远近高低各不同,不识庐山真面目,只缘身在此山中。
  • 4、我们社会主义的制度很好,我们生活的很幸福,可是有些人永远向往国外的生活,这真是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。
  • 5、近处的花园里像隔着一层薄薄的白纱,给人一种“不识庐山真面目”的神秘感。

不识庐山真面目成语故事

庐山因周武王时期高人匡俗结庐而居而得名,它三面临江,山势十分雄伟,山清水秀,风景奇丽。它临江靠水,山上烟雾缥缈,人们很难看清它的真实面貌。苏轼写《题西林壁》:“横看成岭侧成峰,远近高低各不同。不识庐山真面目,只缘身在此山中。”

不识庐山真面目成语接龙

以"目"字结尾的成语接龙(顺接):
不暇接: 暇:空闲。接:接触。眼睛来不及看。形容眼前东西太多或景物变化太快,来不及看。也作“目不暇给”。
不窥园: 窥:从小孔里或缝隙里看。园:花园,菜园。形容埋头读书,不问外事。
空一切: 什么都不放在眼里。形容极端骄傲自大。
无全牛: 全牛:整个一头牛。眼中没有完整的牛,只有牛的筋骨结构。比喻技术熟练到了得心应手的境地。
不识丁: 连最普通的“丁”字也不认识。形容一个字也不认得。
以"不"字结尾的成语接龙(逆接):
进可替: 指向君主进献良策以废弃弊政。同“进可替否”。
献可替: 献:进,提出;可:正确的;替:废,更换;不:通“否”,错误的。指劝善归过,提出兴革的建议。

查看更多: 含有、 的成语
上一个成语:不识局面 下一个成语:不识抬举
不识庐山真面目的意思 不识庐山真面目的拼音 怎么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