不识之无

不识之无拼音

[ bù shí zhī wú ]

不识之无的意思

连“之”字、“无”字都不认识。形容人不识字,文化水平很低。

近义词

目不识丁 胸无点墨 不识一丁

反义词

操翰成章 学富五车 五车腹笥

用法

作谓语、定语;形容人不识字

【英文】:illiterate

结构:动宾式 感情:贬义词 字数:4字 年代:古代 热度:常用

出处

唐·白居易《与元九书》:“仆始生六七月时,乳母抱弄于书屏下,有指‘无’字、‘之’字示仆者,仆虽口未能言,心已默识。”

例子

《废墟中》,写一个不识之无的木匠,爱打老婆,老婆也让他打;他有气无处泄,她也就让他泄。 李健吾《<李广田选集>序》

不识之无造句

  • 1、作者可以是文人雅士,但更多的是普通民众,甚至是不识之无的文盲。
  • 2、过去一些不识之无的农民,现在已学会科学种田了。
  • 3、你不识之无,一定要学一些知识。

不识之无成语故事

唐朝时期,大诗人白居易从小就聪明过人,据《新唐书》记载他生下的第7个月就能指认“之无”两字,他的乳母百试不差。他给元稹的信证实:“仆始生六七月时,乳母抱弄于书屏下,有指‘无’字、‘之’字示仆者,仆虽口未能言,心已默识。”

不识之无成语接龙

以"无"字结尾的成语接龙(顺接):
耻之徒: 不守法纪或图谋作乱的人。
懈可击: 懈:松懈,引伸为漏洞、破绽。没有一点弱点可以让人攻击。形容十分严密,找不到一点漏洞。
可厚非: 见“未可厚非”,不应过分责备。表示不可全盘否定,虽有缺点、错误、但是可以原谅。也说无可厚非。
产阶级: ◎ [proletariat] 指在资本主义社会中没有自己的生产资料,因而靠出卖劳动力为生的、受资产阶级剥削的阶级;工人阶级   即工人阶级。亦泛指不占有生产资料的劳动者阶级。 毛泽东 《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》第
为而治: 无为:无所作为。治:治理。本指古代儒家主张用德政治民,不施刑罚,无所作为而使天下得到治理。道家主张顺应自然,不求有所作为而使天下得到治理。现也指放任自流,不加约束的治理方法。
以"不"字结尾的成语接龙(逆接):
进可替: 指向君主进献良策以废弃弊政。同“进可替否”。
献可替: 献:进,提出;可:正确的;替:废,更换;不:通“否”,错误的。指劝善归过,提出兴革的建议。

查看更多: 含有、 的成语
上一个成语:不识东家 下一个成语:不识人间有羞耻事
不识之无的意思 不识之无的拼音 怎么读 近义词 反义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