不教而杀

不教而杀拼音

[ bù jiào ér shā ]

不教而杀的意思

教:教育;杀:处罚,杀死。不警告就处死。指事先不教育人,一犯错误就加以惩罚。

近义词

不教而诛

反义词

谆谆教诲

用法

作谓语、宾语、定语;用于书面语

【英文】:execute without teaching

【成语故事】:春秋时期,56岁的孔子担任鲁国的大司寇,他上任时颁布了三大法令,实行实价买卖,男女分道而行,款待外国人。当时少正卯出来反对被抓,手下问孔子杀不杀,孔子一向推行"仁政",主张教育,认为"不教而杀谓之虐。" 就把他抓入牢中

结构:偏正式 感情:贬义词 字数:4字 年代:古代 热度:一般

出处

《论语·尧曰》:"不教而杀谓之虐。"

例子

对待犯错误的人应当采取治病救人的方针,而不应该不教而杀。

不教而杀造句

  • 1、对待犯错误的人应当采取治病救人的方针,而不应该不教而杀

不教而杀成语故事

春秋时期,56岁的孔子担任鲁国的大司寇,他上任时颁布了三大法令,实行实价买卖,男女分道而行,款待外国人。当时少正卯出来反对被抓,手下问孔子杀不杀,孔子一向推行“仁政”,主张教育,认为“不教而杀谓之虐。”就把他抓入牢中。

不教而杀成语接龙

以"杀"字结尾的成语接龙(顺接):
鸡取卵: 卵:蛋。为了要得到鸡蛋,不惜把鸡杀了。比喻贪图眼前的好处而不顾长远利益。
鸡儆猴: 杀鸡给猴子看。比喻用惩罚一个人的办法来警告别的人。
伐决断: 伐:讨伐,进攻。泛指处事作出决断的能力。
鸡吓猴: 杀掉鸡来吓唬猴子。比喻惩罚一个人来警戒另外一些人。也作“杀鸡儆猴”、“杀鸡骇猴”。
鸡骇猴: 传说猴子怕见血,驯猴的人便杀鸡放血来恐吓猴子。比喻惩罚一人以恐吓或警戒其他人。
以"不"字结尾的成语接龙(逆接):
进可替: 指向君主进献良策以废弃弊政。同“进可替否”。
献可替: 献:进,提出;可:正确的;替:废,更换;不:通“否”,错误的。指劝善归过,提出兴革的建议。

查看更多: 含有、 的成语
上一个成语:不教之教 下一个成语:不教而诛
不教而杀的意思 不教而杀的拼音 怎么读 近义词 反义词